【公告】国防科技工业空间技术创新中心2020年度开放基金项目征集公告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0-05-27 16:36:08

一、开放基金背景

国防科技工业空间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是由国防科工局设立的国家级创新中心,目标是成为空间技术领域发展宏观政策、系统创新和前沿基础理论的国家级研究基地。创新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开展空间技术战略规划论证,支撑国家战略决策和顶层规划论证;开展空间系统顶层设计,提出创新型系统方案;开展空间技术概念创新和原始创新,进行颠覆性前沿技术探索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

为将创新中心建设为开放式的国防科技创新基地,加大协同创新力度,促进国防科技工业概念创新和能力提升,设立国防科技工业空间技术创新中心开放基金。

二、开放基金项目简介和选题原则

(一)开放基金是指以自主创新为基本途径,以空间技术发展战略、新系统、应用基础技术研究为重点开展的创新型研究项目。根据项目的价值、创新性,分为一般项目和重点项目。项目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一年,重点项目可以放宽到两年。

(二)开放基金的立项依据以下选题原则:

1、符合创新中心研究方向和开放基金定位

2、是前沿性、颠覆性技术方向

3、能够牵引新原理、新技术发展

三、开放基金申请、立项要求和流程

(一)申请条件

申报单位和人员要求。科研人员必须依托有关单位申报,不接受以个人名义申报的项目。申请人(开放基金课题负责人)一般应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或者有2名与其研究领域相同、具有高级专员技术职务(职称)的科技人员推荐。申请人应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未重复申报国防科技工业空间技术创新中心发布项目。

(二)开放基金申请书编写要求

基金申请人按照《国防科技工业空间技术创新中心开放基金项目申请书》格式编制基金申请表,申请表以表述清楚为要,篇幅不做要求。申请书提交时需申请人签字和单位盖章。

(三)申请、立项流程

1、申请人编写开放基金项目申请表;

2、申请人所在单位对申请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并盖章;

3、创新中心管理办公室组织专家委员会,根据选题原则进行立项评估;

4、将确定立项的基金项目在创新中心微信公众号公示,并将意见通过邮件反馈给申请人;

5、申请人编写项目合同书,经申请单位审批加盖公章后汇总至创新中心管理办公室作为立项依据。

 

国防科技工业空间技术创新中心开放基金2020年度指南

2020年度开放基金重点围绕智能可重构、可服务新型空间系统进行布局。指南共9项,涉及空间体系战略研究、新型空间系统、应用基础研究等方向,每项指南包括研究目标、牵引性指标、成果形式和联系人等内容。

1.空间体系战略研究

1.1大规模星群体系架构研究

研究目标:面向高效、安全、智能、泛在空间基础设施的构建需求,针对当前由成百上千乃至上万颗空间节点组成的异构复杂星座涌现出的集体行为缺乏认识,相关基础理论薄弱等问题,开展大规模星群体系架构研究,探索空间复杂巨系统协同认知、自主进化、智能服务的新机理和新方法,为未来空间信息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牵引性指标

(1)方案设计合理可行;

(2)仿真系统涵盖链路、传输、网络、应用等多层次的协议设计与仿真评估。

成果形式

(1)《星群体系架构设计方案》报告

(2)星群体系架构仿真软件系统

联系人:蒙静(mengjing@qxslab.cn)

1.2未来大规模星群概念研究

研究目标:以未来可能部署的具有智能化特征大规模卫星群的需求与建设为重点,在对国外大规模卫星群特定应用的主要做法、主要特点及建设发展规律等研判的基础上,对大规模卫星群特定应用的核心概念、任务与服务方式进行定义,形成多种智能化大规模卫星群特定应用的典型样式。

牵引性指标

(1)国外大规模卫星群特定应用做法与启示,内容详实并能够提供准确出处;

(2)提出的核心概念、任务与服务方式等界定表述清晰、逻辑清晰合理;

(3)提出2种以上大规模卫星群特定应用的典型样式,对典型样式运用流程等有详细的阐释性说明。

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典型应用样式想定文本。

联系人:许社村(xushecun@qxslab.cn)

2.新型空间系统

2.1灵巧型智能空间维修服务系统研究

研究目标:面向灵巧型智能空间维修服务应用的极端环境,开展灵巧型智能空间维修服务系统研究,基于典型卫星故障维修服务任务,研究灵巧型应用服务模式,系统梳理可重构机器人模块化机构技术体系,提出模块化可重构机构核心关键技术及技术解决途径。

牵引性指标

(1)提出的灵巧型智能空间维修服务系统合理可行。

成果形式

(1)灵巧型、可重构智能空间机器人应用模式及模块化机构技术体系研究报告。

联系人:黄剑斌(huangjianbin@qxslab.cn)

2.2大视场X射线瞬变源偏振测量系统研究

研究目标:X射线偏振测量对理解极端天体物理现象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发现空间大,是当今国际竞争激烈的前沿领域。目前IXPE等国际上在研的偏振探测计划均为聚焦型的空间卫星项目,其视场通常只能达到度量级,无法做到对伽玛暴等瞬变源X射线偏振观测。根据空间瞬变源X射线偏振观测所需的大面积、大视场技术要求:

牵引性指标

(1)设计大视场下(>10度)的偏轴入射X射线偏振重建算法;

(2)设计反符合探测系统算法,提高X射线探测的信噪比;

(3)针对在轨数据处理任务,进行计算模型和算力需求的分析。

成果形式

(1)空间大视场X射线瞬变源偏振探测系统论证报告;

(2)空间大视场X射线瞬变源偏振观测模拟器。

联系人:霍卓玺(huozhuoxi@qxslab.cn)

3.应用基础研究

3.1天基自适应分散协同计算理论与技术

研究目标:为应对空间频谱网络环境的干扰因素多、不确定性大、情况瞬息万变的挑战,研究基于分散协同计算的天基信息共享与数据处理问题,充分发挥星上算力资源的最大效能。设计一个面向计算服务的天基动态协同计算框架;针对不同的在轨数据处理任务,进行计算模型和算力需求的分析,提出分层分级的自适应计算服务策略;搭建一个原型演示系统,进行框架和计算服务策略的验证和演示。

牵引性指标

(1)端设备算法模型与自身硬件计算能力相匹配;

(2)支持星间网络中协同计算节点规模的自适应扩展;

(3)原型演示系统中支持的计算任务类型不少于3个,协同计算节点不少于20个。

成果形式

(1)面向计算服务的天基动态协同计算框架及原型演示系统.

联系人:陈清霞(chenqingxia@qxslab.cn)

3.2材料体系逆向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结合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新型技术和方法,研究发展针对材料逆向设计的关键技术。结合物理建模、数学方法、深度学习技术建立数据集。发展基于逆向设计的高效深度学习算法。包括根据数据背后所对应材料体系的特点,合理地在网络中表示数据,设计高效的网络结构、以及适合问题的优化模型。通过指定所需的材料结构,利用已训练完成的深度网络,反向获得所需的材料体系。

牵引性指标

(1)典型材料体系上可验证逆向设计算法有效性。

成果形式

(1)材料体系逆向设计算法一套;

(2)高水平学术论文一篇。

联系人:向雪霜(xiangxueshuang@qxslab.cn)

3.3大规模星群的动力学演化机理

研究目标:为满足天基系统自主任务重构、分布式协同、系统进化的应用需求,开展卫星群体动力学的演化机理与重构技术研究。突破大规模动态星座运动与拓扑耦合演化机理、动态变迁过程的多约束协同决策与分散规划、无中心应急协调自组织控制等理论与方法,构建大规模星群的智能感知、规划和控制理论方法体系,开展大规模动态星座运动与拓扑耦合演化机理研究,建立复杂信息网络链接下网络化星群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大规模多级分层网络化星群系统精细化模型。

牵引性指标

(1)大规模网络化星群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可表征低轨1000颗以上卫星的长期动力学演化。

成果形式

(1)2篇EI/SCI期刊论文;

(2)大规模网络化星群动力学演化模型。

联系人:周庆瑞(zhouqingrui@qxslab.cn)

3.4可变构灵巧天线结构技术

研究目标:可变构,可调节,多功能,可部署和超宽带高性能天线系统有望在下一代通信、侦察、感知和能量传输等星载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实现这一目标,有必要开展天线小型化、多功能融合、超宽带(UWB)天线、可往复构型变换、柔性材料及用于驱动和传感的智能材料等关键技术研究。

牵引性指标

(1)结构构态数量不少于3个;

(2)各构态可重复转换;

(3)带宽比大于等于2:1。

成果形式

(1)可变构灵巧天线结构原理样件。

联系人:李萌(limeng@qxslab.cn)

3.5新一代高分辨率温室气体通量数据同化技术

研究目标:系统汇总地基、空基、天基温室气体通量测量数据,自主发展能同化多源遥感和地面观测数据的新一代高分辨率全球碳同化系统,同时优化生态系统模型参数、光合与呼吸碳通量、重点区域人为源碳通量,进行温室气体浓度和通量高精度、多尺度反演,实现区域及全球碳通量的监测与定量评估。

牵引性指标

(1)优化同化模型,空间分辨率不低于1°×1°。

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

联系人:于志同(yuzhitong@qxslab.cn)

 

申请注意事项

申请人需在申请日期截至前将基金申请表(单位盖章纸质版2份,电子版1份)发国防科技工业空间技术创新中心管理办公室。

开放基金申请表模板下载地址:

http://www.qxslab.cn/Upload/file/20200522/20200522132413_5350.docx

开放基金合同模板下载地址:

http://www.qxslab.cn/Upload/file/20200522/20200522132442_6571.docx

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友谊路104号院东门

综合信息联系人:

王大喆(wangtianzhe@qxslab.cn,15001390085)

张征(zhangzheng@qxslab.cn,13811835060)

申请时间:2020年5月25日—6月30日

 

国防科技工业空间技术创新中心

2020年5月23日